又是快递欠薪,又是包裹如山;又是舆情发酵,又是紧急解决。
据南国早报报道,9月7日,圆通速递广西分公司南宁东葛分部多名员工致电媒体称,今年以来,分部的员工工资被多次拖欠,当月的工资需要等到第三个月才能领取,员工多次就拖欠问题沟通。当天多名员工消极怠工不派件。7日下午6时许,圆通速递广西分公司有关科室负责人回应,分公司已介入调查此事,将加强对分部加盟商的管理,要求及时发放工资,并恢复派件。
欠薪当然是不应该的,就算公司开黄了,也没有理由陪绑员工合法权益。不过,在快递业欠薪事件时有发生的语境之下,民众的包裹越来越像双方博弈的筹码——包裹堆积如山、民怨沸反盈天,事情自然就“大闹大解决”。想问两句:如果没有“苦主们”的一腔愤怒,欠薪三个月的悬案还能速速解决吗?既然短时间内就能协调解决,为什么非要拖延迟滞,早干嘛去了呢?
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理,不是不能重视、不是不能解决,却偏偏在加盟店的“最后一公里”屡屡闹出欠薪丑闻,快递业的监管与自律难道不应该躬身反思?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1.4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4.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6038.4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不断刷新历史的快递量数据,不断洗牌重组的快递业格局,出现一些乱象、产生一些症结,概率上也不是多奇怪的事。不过,不能总是在哪儿跌倒之后继续在哪儿跌下去。
检索新闻,丑闻不少。这些年,快递小哥大概已然取代了农民工,成了无良老板股掌之间的“被欠薪大户”。如此明目张胆不发薪水,多已涉嫌构成《刑法修正案》(八)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理而言,一旦调查立案,移交司法机关后,就可对法定代表人提起诉讼,对情节严重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不过,民众的海量包裹谁来兜底呢?
办快递不是开银行,当然不存在类似“存款准备金”这样的概念。只是今日,快递包裹早已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基本民生之须,成千上万的包裹积压在仓库里,看得见的损害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看不见的损失是整个社会的成本和效率。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或有必要从两个层面未雨绸缪:一则,及早设立快递业风险准备金,一旦发生欠薪等导致的包裹积压问题,可以马上启动风险准备金,由行业协会等出面协调,保障民众包裹的通畅到达;二则,强化加盟店等端口管理,在常态监管和制度建设上做文章,及时发现苗头、及早防控风险,对代理商与加盟店多些硬约束,不至于让最基层的快递小哥成为产业链砧板上的鱼肉。
好在最近,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快递行业规范发展加强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的通知》,要求加强快递员的权益保护,快递企业要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尤为可喜的是,快递员也有望参加职称的评审了。某种意义上说,因地制宜探索快递业健康发展模式、高瞻远瞩保障快递从业者合法权益,连年累月的欠薪乱象才不至于歹戏拖棚,而快递包裹也不至于沦为快递欠薪的谈判利器。
标签: 快递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