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关注医药领域的行业观察者向《投资者网》指出,疫情隔离期间,大量医生居家开展包括志愿武汉行动在内的线上诊疗,这使得微医、春雨医生等一批非头部的互联网医疗原生平台获得了更大知名度,而且政策支持也全面有利于它们的快速发展。
疫情带来的短期用户增加是否能够转变为长期活跃用户?换句话说,微医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否有足够的粘性呢?
从微医近三年业绩的变化看,包含“慢病治疗”的健康维护业务逐渐拉开了与医疗业务的差距,截止2020年底,微医累计慢性病用户超过14.5万。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贡献的年均营收约3600元。这是否意味“慢病治疗”可以成为商业模式里盈利的一个稳定出口?
“慢病治疗本身是可以构成用户粘性的”,史立臣向《投资者网》分析到,“但是,慢病治疗其实是复诊行为。慢病管理的大前提是要了解患者以前治病的经历,还有要掌握所有数据。否则,与其说慢病管理不如说开药。”
行业规范落地前 一切皆有可能
事实上,在部分VC/PE 投资人的眼中,无论是招股书中的山东泰安模式还是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似乎都已经在当下无法获得持续认可。
“微医上市的目的是比较明确,就是前期投资者要退出。”电商天使投资人、前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向《投资者网》直言,“目前微医只是单纯的概念股,与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相比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后者已经拥有了更大的体量与更多的资本支持。商业模式上看,微医要获利还是相对较难的。”
号称拥有自有医生超过500人的微医,其自身医疗服务能力也相对较强。史立臣向《投资者网》分析称,“如果将医生资源和药品(医疗+医药)对接起来,那么,微医未来盈利的可能就非常大。互联网加医药可盈利是因为有直接可变现的载体。微医等主打医疗牌的企业,实际应整合医疗加医药的资源。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以‘药’作为变现载体,又有线上的医生会员,以‘医’作为服务保证。”
值得留意的是, 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这被外界解读为政策端释放出了行业洗牌的信号。
“在行业规范落地前,一切皆有可能”,史立臣向《投资者网》分析称,“在行业规范建立之前,是否能快速建立知名度与美誉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微医的未来。另外,微医可以尝试与某些公立医院合作,就目前来看,越是小的且拥有成熟医药平台的企业,就越有与某些公立医院合作共赢的可能。” (《投资者网》陆永俊 )(思维财经出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