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南通大学职称改革 体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

2020-01-06 14:50: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

前不久,南通大学召开了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校范义辉教授拿到了学校发放的最高人才培养成果奖励50万元——这位教授指导学生比赛,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很快,范义辉“中奖”的消息成为江苏高校的新闻。

据了解,在这次比赛中,该校还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些年来,南通大学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百花齐放”,源于该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为激发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2018年开始,南通大学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进行“校本”的探索和创新,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或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层次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

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在2019年评审中,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这一“跨越”缘于她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

“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我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王舒雅说。

如今,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实现优绩优酬,职称制度的改革在南通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只要教师取得高水平成果,我们就应当认可。”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团队利用语言专业优势,开展了“印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情感变化及原因对策分析”研究,并荣获今年“挑战杯”全国一等奖。

“在传播社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家国情怀。”团队成员张明慧表示,比赛中他们看到了“山外有山”,获奖更坚定了科研之路。未来,他们将更多着眼于成果的实际应用。

据介绍,2019年,该校对27支获奖的师生团队给予重奖,奖励总额高达414.5万元。根据2018年出台的《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实施办法》,每笔奖金中有50%会直接发放给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另外50%将用于团队今后的项目建设和成果孵化。

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有效牵引校内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段时间以来,南通大学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标准,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自主学习,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再到“产教创新平台”,该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师生团队提供了一条畅通的助力跑道。据了解,2019年,该校有1.5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达900多项,全校营造出全员创新、优秀创业的好校风。

“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职称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营造了校园创新生态,真正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

标签: 南通大学职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