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023-03-07 18:56:31 来源:商报网

我国是全球水产品产量、捕捞量、加工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全球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优质、安全、健康水产品的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愈发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针对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69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水产品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预计到2026年,我国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日本的23.4千克,达到24.6千克。

刘汉元代表表示,为强化食品安全,保证居民购买到放心、安全的水产品,欧美许多国家都陆续建立起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构建水产品检测技术体系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残留物检测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无损检测、精确检测以及快速检测等方面也引领行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上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可操作法规和标准,特别是水产品追溯需要的信息代码标准、水产品标签标准及统一的信息采集规范等。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出台了HACCP、GAP及GMP等诸多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了形势多样的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对提高水产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依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销售和消费的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依然严重缺失,现有法规过于粗疏和零碎化,难以切实保障相应安全措施的实施。水产养殖企业如自行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其成本较高且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因此,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水产品可追溯制度,是强化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水产品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水产品在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检测技术看,随着大型精密设备的推广使用,以ICP、GC、HPLC等为代表的色谱检测技术更加完善先进,并被逐渐广泛应用在渔药、重金属等检测工作中,但在风险防范管控和常规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还不够成熟。同时,近年来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各类药物、工业化添加剂已对水产养殖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刘汉元代表表示,虽然我国水产养殖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基本信息采集却较为困难。从生产端看,我国水产养殖量大面广,但工厂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与规模化率达到78%的畜禽养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样存在很大差距,各地生产者的监管程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养殖信息不能被完整记录,收集的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从流通环节看,我国水产品流通大部分通过批发市场渠道,但部分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记录不完整,导致流通环节的基本信息采集也较为困难,直接制约了水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

刘汉元代表认为,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符合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从而真正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促进水产品出口,助力我国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他有三点建议:

一是制定并实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水产品召回制度和水产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对水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及进出口等所有相关环节进行监管。

二是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推进技术推广和应用。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机制,着重强化技术创新的整体性,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互通、信息共享。

三是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对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